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巧克力、台灣司法與納粹法

為何馬英九會跟巧克力扯上關係?我乍聽都覺得該不會是陳水扁給羈押到腦袋不清,開始口不擇言了嗎?

我google了一下這位巧克力先生(Charles Mack),發現老外圈中討論他跟張瑋津事件的還不少,消息豐富,十分有內情的感覺。今天中國時報用了一整篇社論來駁斥陳水扁的「胡言亂語」;聯合晚報社論則說「阿扁造成視聽汙染」。

看來是有些氣急敗壞。我比較覺得有趣的是,陳水扁一案竟然讓台灣司法在國際間備受檢驗。且看2月20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提到

「台灣目前用來羈押與審理陳水扁的刑法刑事訴訟法,是1930年代至40年代初,由一群國民黨學者向當時的納粹德國取經而來的,國民黨在大陸敗給共產黨後撤退來台,在1987年前採戒嚴法統治,但前述法條基本上持續沿用至今。」

The case has prompted broader concerns about Taiwan’s legal code. Its detention and criminal procedure laws were drafted in the 1930s and early ’40s by Chinese Nationalist legal scholars who mainly looked to Nazi Germany for ideas. The Nationalists lost China’s civil war to the Communists and retreated to Taiwan, which they ruled under martial law until 1987, but essentially the same laws remain on the books.

用抄襲德國納粹時代的刑法刑事訴訟法來伺候一位剛卸任的民選元首?這發生在2009年的今天。紐約時報真會報導!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這是不正確的資料。

首先,羈押條文是依據刑事訴訟法,並非刑法。

再者,刑事訴訟法草擬初版為民國17年,西元1928年。
之後陸續修法,甚至多次大規模翻修,參與學者許多都是二次世界大戰後才赴德留學的。學者中也不全都是國民黨的。

而關於羈押條文,許多在民國56、86年均有「全文修正」,特別是檢察官聲請羈押陳水扁的條文--刑事訴訟法93條第四款於1997年全文修正。

這些在立法院官方修法沿革資料裡都看得到。

對於羈押規範不滿可以訴求立法,但是史料史實部分不要瞎扯。

MJ 提到...

若觀察這位紐約時報記者接連寫了幾次這篇文章,看得出主要是在講「羈押」的部分。不管翻修了幾次,重點是兩個月+兩個月的審前羈押就是讓外國記者大開眼界,打探之後得知沿自納粹德國的觀念,不禁要多加著墨一番

匿名 提到...

alan : you are 100% correct on the current criminal procedure legislative history and comment.
There is never A Nazi law or Nazi criminal procedure in Taiwan.
This is really need to be corrected.
The new York Times, What happens?
Why keep using the wrong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