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 星期一

白木怡言與馬英九的鷹派吳育昇

蔣友柏已經出面說過「白木怡言」這個命名的由來,當時我打從心裡佩服一個只在台灣唸過小學、泰半學業都在美國、加拿大完成的小留學生竟然可以想出這麼棒的部落格名字。



但昨天我做了一個夢,我突然想通了,我夢到蔣友柏的命名法其實很簡單,也就是他(友柏)跟他老婆(林姮怡)兩人名字各取一個字合起來,然後再拆開來解釋,如此才比較容易理解。



此事後話。



且說前兩天社區舉辦了年終派對,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出席。且別小看這種場合,在我們這個號稱這村子裡最,「六星級」的公寓裡,每個小孩子似乎都來頭不小。



這次就碰到了三個姊妹花(國小與幼稚園)跟她媽媽。這個媽媽跟她的女兒三不五時就喜歡說幾句英文,對左鄰右舍也十分不友善,即使你跟她點頭打招呼,她也只是冷冷瞪回你一眼。她的女兒們也繼承了這種情況,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非常喜歡欺負(bully)他人。



就像這次party裡面有個小朋友的採氣球比賽好了。看誰的腳最後還有氣球,取前三名,結果前三名剛好都是這個家的小朋友拿走了。他們的遊戲作風可夠狠了,先針對年齡較小的小朋友,狠狠衝到他們面前,然後很誇張的舉起大腳,讓小朋友嚇到不敢動,然後再用力把氣球採破。



然後三姊妹就躲到靠牆邊去了,好整以暇地讓其他年齡相仿的小六生自相殘殺的差不多了,他們在一起出面合力圍剿那些勢單力薄的倖存者。



其他小朋友的家長都把這當作小孩子的遊戲,在一旁亂喊加油,不亦樂乎,唯獨這三個小女孩的媽媽就坐在前面,瞪著女兒們的一舉一動。



真是有趣的一家人。



右邊穿黃衣服的小女孩,採氣球得冠軍。看她那股狠勁,連小六男生都要趕快避之唯恐不及:)


這次的party還來了一位政治人物:現任立法委員吳育昇。





我原本以為是來湊熱鬧拜票的,但原來不是,他自稱也是這裡的住戶,令我頗為訝異。他表示住在這個村子很不錯,只是每天要開車去立法院比較遠了些。

吳育昇在我印象裡是屬於馬英九嫡系的鷹派人物,我是不很喜歡就是。就如我前面提到的蔣友柏,他在他的部落格白木怡言裡有這麼一段話:




我的客戶裡面比較多的是屬於「new money」,這些公司通常是利用台灣的腦力以及生產能力,看的是全球市場,與世界一流的廠商競爭;從與這些「new
money」的企業家接觸的過程中,我對台灣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他們對台灣都很有信心,他們的公司競爭力也一直在提升,過去幾年他們的業績成長獲利增加,完全不像媒體講的那樣,好像台灣快沉下去了;這些「new money」 的企業家讓我對台灣充滿信心......(
全文)




出自蔣家的蔣友柏,這種說法令我相當折服,這種全球化的觀點,的確是比較符合實際的看法。諸如馬英九或國民黨陣營整天在蘋果日報強打換國民黨來做,經濟會比較好的說法,其實我深深存疑。

2007年12月28日 星期五

當我坐在天香回味鍋裡的那一刻....


12月27日傍晚6:00點多,你在幹嘛呢?

我很清楚,那天是星期四,我們部門要聚餐,正準備出發,從古亭捷運站,穿過台北火車站,來到位於捷運中山站附近的天香回味餐廳吃飯。

我很清楚記得,我們是在6:39抵達,然後由服務生引導入座。

就在同一時間,有一位年僅23歲的台師大國文系畢業生、目前擔任北一女實習老師徐珮馨,她也在傍晚6:00多來到了台北火車站,選了一間廁所,用她的鞋帶,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原因不詳。

還在同一時間,約6:19 pm,在一個我完全陌生的國度,巴基斯坦,有位 Benazir Bhutto 女士,在選舉造勢場合剛結束時,被人用子彈與炸彈暗殺身亡。

當時,我們一群人在天香回味鍋吃了5538元,完全不知道同一時間,已經發生了一個跟我們很近,但一個在鄰國的死亡事件。

或許是23歲?或許是台師大加北一女之故?我總覺得這樣的自殺或許有些隱情!為何一個才剛出社會,擁有大好前途的小女生要選擇在每天有12萬人進出的台北火車站捷運站廁所結束生命呢?

可惜我不是紐約時報記者,無法去追查背後的事件。

而巴基斯坦的Benazir Bhutto女士呢?我曾去過印度,而我曾有位對手就是嫁了巴基斯坦人。

也因此我特別去看了一下這則新聞。原來Bhutto女士可不是我們所知道的落後地區政客哩!她原是哈佛與牛津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可說算是馬英九的學姐嗎?)曾經兩度擔任過巴基斯坦的女總理,後來就跟阿扁一樣,有貪腐官司纏身,所以又跑回英國去避難。這次則是回國,則是在英美的支持下,要回去跟那個惡名昭彰的現任總統分享政治權利啦。

她今年10月回去,馬上就有人去暗殺她,那時死了100多個支持者;只是她似乎毫無畏懼...這次就犧牲掉了。

我看著紐約時報的弔唁,以及一張她在哈佛大學時的黑白照,遙想當時這麼一個清純可人的女學生,後來卻可在一個以男性權利為主導的回教國度大展政治手腕,不得對這個女性刮目相看啊...



↑1960年代,還是哈佛大學生的Bhutto女士,算是印度美女。


↑近照,政治權力慾望很大的上流社會貴婦。

2007年12月22日 星期六

這款交大資訊學院院長林一平 嘩眾取寵 非你莫屬

We look, we listen and we share the story of life’
--Andrea Elliott
Reporter, New York Times



林一平教授,或許你在自己的領域有專長啦,但那不代表你在其他方面就會受到尊重,尤其當我看到你這種部落格文章刻意貶抑其他網友,並藉由名人來拉抬身價,我看了只能說...唉

朱學恆為了無名小站的事情,將箭頭瞄準交通大學教授林一平,一連串的砲火,在這一篇文章「不好意思,其實我比你有名.....」達到高潮。

這種說法對林一平當然是很大的羞辱啊,但這某部分也是事實,比如我的確就沒聽過林某人是何方神聖,它的專業也不在我關注的焦點中。

但因為這一系列文章,我也看到林一平教授在他自己的部落格砲火全開,對所有質疑他的網友全力反擊。

無名小站的事情,我看得很亂,網路已經有許多評論文章,但我看到林一平某些回應,實在覺得這款教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啊。

事情要從這位林一平在他部落格談到提到Andrea Elliott開始:


【林一平】既然您道歉,我就不追究啦。所謂是否為國際級,臺灣學術界看的是SCI(Stupid Chinese Index)。我是SCI Highly Cited Author。不知您的SCI指數為何? OOps,您是搞人文的,用的是更愚蠢的Super Stupid Cihinese Index (SSCI)。不知您的SSCI指數為何?

談到文學,您說的對,我是少唸一些文學的書。連未XX的名字都沒聽過,真是失敬。人文方面,我孤陋寡聞,只認識一些得到普立茲獎的得主。例如我在Washington DC 的 Cosmos Club遇到Andrea Elliott。Andrea 在the New York Times上的專欄寫的相當好。對的,在這環保網站上,讓我見識到您對人不對事的攻擊,真是大開眼界。

未XX說我常和NCC轟趴,實在可笑。我只不過幫NCC當一次審查,是陳XX文章誤導大家,因此我必須抗議。還有啊,未XX身為文學家,用"轟趴"似乎太粗俗。陳XX女士和NCC打交道的次數遠勝於我。您總不好說陳女士常和NCC轟趴吧。

我所知道的文學作者如張愛玲、白先勇、以及懂文學的朋友如陳之藩、張系國、
李家同,用辭都很典雅,不知有未XX這類「轟趴」文學作家,真是前衛。您是真的未XX,還是冒牌貨啊?

(原始po文在這裡...)

Andrea Elliott是紐約時報記者,今年(2007)四月以一系列美國回教徒的報導(911事件對美國回教徒的影響)獲得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Elliott的獲獎代表她的寫作獲得一定程度的肯定,但林一平教授卻可以簡化到他只會挑普立茲獎的得主來看文章,似乎想要藉此彰顯他的高度。

但他若真的看過Elliott的文章,那麼他應該是說不出這種話才對,因為Elliott是一名記者,她對社會基層的脈動有一種狂熱,比如當初為了一件看似簡單的車禍案,他可以卻挖掘出一篇背後的故事來;此次獲獎的專題(觀看全文),也是以紐約一個回教徒主持清真寺的內部全貌做報導主軸;換言之,從內容就可看出Elliott絕不會是那種用名聲、社會地位、頭銜等外在虛榮品來評斷他是否要去做報導的記者。

只是很可惜地,林一平雖然堅稱他有在看Elliott的文章,但顯然是有看沒有懂,還刻意拿普立茲獎這種頭銜來做篩選,企圖彰顯自己閱讀品味不凡,令人聞之做噁。

林一平還特別提到他曾碰過Andrea Elliott,言之似乎相當沾沾自喜,自以為殊榮。拜託,Elliott身為記者,平常要採訪的人就很多了,各個層面都有,尤其是市井小民最多,看她寫的文章就知道,林教授若是以讀者身份去見作家,提提自然無妨;但林一平現在提出這個名字,顯然是因為她多了一個普立茲的頭銜,所以就愛攀親帶故。

前幾天,我透過紐約時報網站寫了一封信給Andrea Elliott,詢問她是否有印象曾見過這麼一號拿著她招牌來炫耀的林一平教授;昨天紐約時報回覆說已轉交給Elliot本人,但不保證她一定會回覆。

我沒期望Elliott本人會回覆這種無聊問題,但若我有收到回覆,我會在此公布內容;當然,若沒回覆,很顯然林一平在這位記者腦海中其實是沒什麼印象的。

林一平教授,或許你在自己的領域有專長啦,但那不代表你在其他方面就會受到尊重,尤其當我看到你這種部落格文章刻意貶抑其他網友,並藉由名人來拉抬身價,我看了只能說...唉,交大有這款教授,真是負面宣傳啊。

2007年12月2日 星期日

台北歐洲學校的聖誕節園遊會

若不是前幾天開車時聽到ICRT在講,我不知道從哪裡還可知道這個訊息。那時ICRT的DJ是說週六台北歐洲學校在文林路的校園有個聖誕園遊會。

一般大家泰半知道台北美國學校在中山北路底,但台北歐洲學校竟然在士林的文林路上?我真是第一次知道。國內中文媒體似乎沒有這方面的資訊,所以我不管啦,還是去給它看看。

台北歐洲學校原來是在士林憲兵隊的對面啦。士林原本就很難停車,但這個學校設想周到,開放校園讓大家停車,算是設想周到。

一進到校園,感覺似乎已經離開台北,來到美國或歐洲那個校園中。很多都是金髮外國人,或者亞洲人,但穿著自己國家的傳統服裝,比如越南或回教婦女那種全身蓋到完的。

許多學生還頭帶聖誕帽,整個感覺十分有耶誕節氣息。



↑台北歐洲學校有分德語、法語與英語學校,各國學生混和在一起,看起來相當國際化。


↑這個由華人學生組成的樂團即將上台表演。

↑ 很多平常在台北街頭看不到的外國學生,都齊聚在這裡,各色人種都有,很有趣。


↑聖誕老公公加上辣妹,整個過節的氣氛就出來了。


↑回教婦女衣著平常在台北不容易看到,這裡卻很稀鬆平常。


↑小黑妹綁個黑人頭,非常有味道。

↑西洋妹的腿都很長,在現場看到會有驚豔的感覺。


↑國小學生表演肚皮舞,很俏皮。


↑辣妹主持人之一。


↑週六的太陽很棒,一掃前幾週的陰雨綿綿,大家都出來曬骨頭,太棒了。


↑很難得看到那麼多洋人小孩同時出現,這些人平常似乎在台北都是隱形的,看不到。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星巴克(Starbucks)很賊的行銷手法

不知道有沒有人碰過這種狀況:

去星巴克門市時,服務人員拿出兩個杯子,一個小一點,一個大一點,然後開始說了一堆話。

你可能沒多想,隨手指了一下你想要的,可能是大杯,可能是小杯,然後說,拿鐵。結帳。

等事後你可能才發現,原來小杯子的是「大杯」,而大杯子的則是「特大杯」。

上週我就碰到這種情況。我原先只是要買小杯的,所以看到服務人員拿出兩個杯子給我選,我想也沒想就選了小杯子的,共四杯,跟友人分享。

但後來我仔細看了發票,原來我竟然點了四杯大杯的,而不是四杯中杯的。

朋友七嘴八舌說,星巴克這招已經用蠻久了,你非得明確說:「這兩個都不是我要的,我要中杯...」,非得如此,服務人員才會去拿真正中杯或小杯的給你。

星巴克算是咖啡裡的貴族,需要用這種手段來搶錢嗎?個人感覺十分不好。

結果今天在華爾街日報就看到這則新聞:美國Starbucks門市流量已經開始衰退了。

「Starbucks's profit rose 35% but per-store traffic in the U.S. fell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the figure has been disclosed. The company lowered its same-stores sales
outlook. 」

最好代理的統一知道這種手法在客戶心中是超級差的印象啊。至少最近我絕對會避開Starbucks消費啊。

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喔喔,美國禁止學生公開擁抱



美國有個女學生在校園擁抱他人,結果被校方懲處,因為學校規定不得「public display of affection」。原來新聞片段是在Yahoo Video看到的,但Yahoo Video不允許分享,所以這個YouTube已經是學生的評論部分了。

抄襲事件:吳淡如 + 磊兒

今天真是有趣的一天,竟然一天內發生兩件抄襲事件。

吳淡如新書抄襲部落格版主蔡祐吉的事情,蔡先生在他的部落格有說明,有興趣的可看一下

這件事很有意思,照理說,吳淡如這種已經寫過很多本書的人,依常理判斷,不太可能會想去抄襲,自毀自己的聲譽。

但寫作的人,消息來源通常很多,有時這裡聽聽,那裡聽聽,就順便拿進來用了。這若要說成抄襲可能太牽強。

但無論如何,既然蔡先生出面喊抄襲,我就想去看看吳淡如小姐的新書,沒想到金石堂還沒看到上架。

此事稍後再論。

然後是中國時報有個文學新詩獎之類的東西,爆出首獎得獎主磊兒的創作(我喜歡坐在你的位置看海的樣子)也是抄襲的,正好也是抄襲另一個部落格作家劉哲廷

磊兒對此事已經在她的部落格中有說明,她認為這純粹是美麗的巧合。

只是我看過兩首詩後,深深覺得這種巧合真是太不可思異了。但更有意思的是,這個被抄襲的劉哲廷先生,他去年也曾抄襲別人而被警告過

中國時報現在認定劉哲廷的創作在先,因此磊兒必然抄襲。但若劉先生也有前科,我覺得似乎有難說了。我想,磊兒若想贏回她的首獎,或許可請中時發函給Google,要求調閱劉先生post在部落格上那邊的正確時間。

此事說若有翻案的可能,那除非是劉先生捏造假的發稿時間。

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

就是要指名道姓:蘇起,真是「他馬的」無恥

蘇起英文很好,只可惜好也沒什麼用,他之前就蠻喜歡搞國際宣傳制裁台灣這招,沒想到現在又使出來了,還好被蘋果日報識破,實在無恥之至。


以下引用2007年11/2日蘋果日報社論:

馬的中國政策和國防政策最為人所質疑。國防政策更是照出馬原形的鏡子,不但放任泛藍立委杯葛預算,還輕浮地說自己也有國防政策,就是買「快乾水泥」云云,使人相信他們有意弱化台灣國防以利統一。蘇起等委員故意誇大台灣製造核武裝於雄三飛彈上,想利用國際圍剿台灣,還凍結全部雄三預算,讓人不知他是哪國人。馬完全不反對,不勸阻、不說明,怎麼讓人相信馬是真的心向台灣? 馬英九,既然你要選總統,那選民有權利問:「你心在不在台灣?」

ICRT的英文口述台灣歷史

早上送小女兒去上學時(約7:40),大部分都騎摩托車,但這兩天早上都有點飄雨,所以改開車,也因此才能無意中聽到ICRT這幾天有一系列的「Oral History of Taiwan」,內容相當有趣,就是找一些約在1950年或更早之前就來台灣的美國人作訪問。

  • 前兩天訪問的老外,有一個說,他那時來到台北時,他印象非常深刻,全台北只有7輛計程車。


  • 有一個女的說,她當時才21歲,原本在上海,1940年代轉來花蓮,她說花蓮當時還是原住民多,且還會獵人頭,她住部落還覺得很害怕,但久了發現他們相當友善。

  • 有一個說,台灣還是要感謝蔣介石,畢竟他來了,台灣才沒有讓中共拿去;也得感謝KT Lee(李國鼎),當年台灣代工鞋子賺很多錢,是他一家一家去找這些廠商,請他們出一點錢資助高科技產業的成立,台灣現在才有蓬勃的IT產業。

  • 有一個談到對蔣中正與蔣宋美玲印象,她說,蔣宋美玲在美國受過教育,又住過上海(大都會),思想跟美國人比較能溝通,老蔣則是典型的中國佬土(typical Chinese),觀念也很老中國。當年美國決定派兵來台,很大一部份是蔣宋美玲出力的關係。

  • 當年中山北路還有很多水牛,稻田。

  • 在西門町看電影,電影院老鼠多,看到一半還會聽到尖叫聲。


  • 當年完全沒有西方食物。1980年麥當勞正式引進台灣前,老外想吃漢堡,還得託朋友從香港買冷掉的麥當勞回來。


  • 當年外商來台設製造工廠,國中生上半天課,下午去工廠工作,一個月薪資850台幣。

  • 當年剛來台灣,完全都還沒有冰箱,都是買冰塊放在櫃子裡充數。

  • 台灣很喜歡喊國際化,但台灣現在國際化程度其實非常高,很多美國人都沒出國過,反而很多台灣人卻已經去過許多國家了。



  • 這些長期在台的老外對1950年代的台灣真的有很多記憶,很有趣,可惜我只斷斷續續聽了兩天,不知道下週還有沒有。

    [附記]

    馬英九在內部文件刪除「九二共識」文字,被深藍反彈,他馬上說完全沒變,92共識還在云云,看來是藍綠兩面難討好。我看到自稱當過外交官的陸以正在聯合報發表那種擦屁股言論(引用1,在最後面),覺得這傢伙實在噁心之至,反正勝選至上啦,騙選票無妨,無恥無恥。

    台大石之瑜教授的評論(引用2,在最後面)則至少有風骨些,贊成統就統,幹嘛遮遮掩掩。

    但今天最喜歡的則是蘋果社論,把馬英九這種鄉愿的作法寫得十分傳神,讚。我覺得國內報紙應該汗顏,寫社論,竟然寫說香港來的媒體。(蘋果社論引用如後:引用3)

    我看到裡面提到「蘇起刻意壓下國防預算,還謊稱台灣研發核武,簡直是要方便中國來統治台灣,」我覺得十分可恥。10年前,我在Newsweek看到蘇起發表的文章,那時我還對他敬佩不以,但現在看到他這番作為,我只想到書生敗類。

    附錄1:

    泛藍最後機會 誰在乎去統?


    【聯合報╱陸以正/退休外交官(台北市)】
    2007.11.02 03:38 am

    映入眼簾的大字標題「國民黨去統刪九二共識」,我和許多人一樣,為之錯愕。徘徊半日,終於想通了,覺得國民黨中常會通過的下年度「中心任務」文件,雖然褒貶不一,深藍人士難免不爽,但委實情有可原。


    「國統綱領」是李登輝任總統時的產物。制定國統綱領時,他可能並未排除兩岸終極統一的目標,甚至還夢想過以中程協議作問鼎諾貝爾和平獎的敲門磚。如今又因搶攻中間選民,與民進黨決裂,他已經再無回頭路可走了。


    陳水扁執政七年餘,先讓「國統會」名存實亡。國人須瞭解:國統綱領「壽終正寢」這筆帳,應該記在阿扁身上。國民黨在文件裏拿掉這幾個字,只是反映現狀而已,並不意味基本政策有什麼改變。


    至於「九二共識」,兩岸代表那年在香港會談時,本未達成協議。邱進益早就解釋過:是大陸的海協會代表回北京後,才以傳真方式致電海基會,同意在「一中各表」前提下,商談有關兩岸人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其後才能有「辜汪會談」,為雙方人民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


    九二共識這個名詞是蘇起隨後才想出來,用以代表這個很難說清楚的複雜過程最後所達致的結果。刪掉這四個字,並不等於「去統」。


    吳伯雄主席在黃埔四海同心會上「請大家體諒」那番話,擺明了中常會所作文字修正,只是選戰策略的靈活運用,只要勝選,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反之,馬蕭配要是選輸了,現在什麼話都等於白說。這是痛心疾首之餘,從心底掏出來的自白。不論國民黨、親民黨、新黨、或無黨無派的中間選民應該懂得:泛藍只有這一組候選人,只剩這一次機會了。

    附錄2:


    忠貞黨員諒解? 鬼話連篇!


    【聯合報╱石之瑜/台大政治系教授】
    2007.11.02 03:38 am

    在三峽大壩水位淹沒前的鬼城酆都是遊覽勝地。其實鬼城沒鬼,是家道中落的大戶人家後代,在黎明來臨前掩面販售祖藏字畫謀生,如鬼掩面。今天,國民黨領導在私下拿著被他們公然拋掉的核心價值,要忠貞黨員諒解,如此逃避光天化日的黨,令人浩歎。


    國民黨的酆都化不是今天才開始。○四年槍擊案後聚集抗議的黨核心支持者,嚇壞當時市長,是國民黨酆都化之肇端。○六年紅衫軍反貪腐,核心支持者傾巢而出,嚇壞當時黨主席,他堅持反罷免與反倒閣,以免捲入倒扁,是國民黨酆都化之鞏固。高潮是民進黨對忠貞國民黨先人殘忍鞭屍,後人竟回覆說與我無關,他們搞錯了,理由是,先父在世的話,也不會回覆。國民黨頓成無語無相的先人黨。


    據說一切是為○八執政大局。實際上,是他們在公開場合要權位、私下要安慰,物質與情感兩得,他們可是紀錄滿盈。


    黨高層的紀錄大抵分兩類。一類是躋身各院部會的前朝高官,長期依附李登輝而食俸祿,他們共同的口頭禪與藉口是,國民黨(或李登輝)用了我就不可能搞台獨,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反台獨。事實是,他們每每依附台獨換取名位。經多年制約,只要台獨強盛,他們總是自動公開依附,然後私下回酆都療傷,兩面討好。


    第二類是與國民黨或蔣家有仇的人,是白色恐怖直接間接的受害者,巴不得蔣家垮,現在自己登堂入室,雖然黨殼丟不掉,但把蔣家遺留的精神資產清乾淨,則毫不憐惜。為選戰而去蔣,變大溪為蔣氏酆都,正中他們下懷。


    又聽說,執政後才可完成和平與三通的心願。但歷史紀錄是,所謂心願,正是他們執政期間斷送的,動機也是要安撫李登輝。難道他們現在執政,就真會一反常態去開放三通,謀求和平?四年來不遺餘力酆都化的努力,已徹底剝奪黨員與大陸謀求和平發展契機的話語權,今後為了不危及下次選舉,慣於晝夜分裂的黨高層必定不能容許這樣的話語重新出現於白晝。


    鬼有鬼應該現身的時間與場合,不容干預光明界的政事,故請忠貞黨員諒解黨的處境,想必鬼才會聽。反正綠營大舉倒戈相迎,○八贏定了,酆都選民躲好不要出來投票嚇人,才是真正幫鬼黨的忙。

    附錄3: 蘋果日報社論:馬英九露出狐狸尾巴

    連戰在2004年大選前,非常小心地隱藏他的中國情結,落選後他長年奔走於中國,露出真面目。好險,如果他當選了,今天台灣會變成怎樣?馬英九也給人同樣的疑慮,當選後台灣會逐步港澳化嗎?

    難以掩飾真正信念 這半年來馬極其努力地隱藏他的中國情節,講台語、搞long stay、不碰中國問題、不講終極統一……費盡心思,無非是希望淺綠中立或投他一票,即可輕易擊敗謝長廷。馬在昨天祭其先父時表示:「親人埋骨的地方就是我的故鄉」。聽起來很感人,但是為什麼很多人還是不相信,怕他是連戰第二呢?原因不在他濃重的外省子弟氣味,而在他內心深處的信念。一個人很難長久掩飾內心深處的真正信念和感情,很容易就漏餡。馬曾說什麼「連結台灣」、「尊重理解台灣人民的感情」云云,就是無意中顯現了他不是台灣人的心理,否則何謂「連結」?只有潛意識自認非台灣人才會說出「尊重理解台灣人」的話。

    昨天國民黨的「中心任務文件」沒提「國統綱領、九二共識」,連戰大怒,氣急敗壞痛罵「錯愕、荒謬、不解」。馬英九原應乘機提出廢國統綱領,並不提九二共識,以表明他站在台灣立場的「誠於中、形於外」。可是他一急又漏了餡,表示這只是年度文件,強調絕不會改變國統綱領和九二共識。馬的原色被連爺爺意外一逼,又現出原形,這下還要變回台灣人就難了。九二共識中國並不承認,錢其琛公開駁斥過;參與會談的當事人也否認有此共識,不知國民黨為什麼視如拱璧?國統綱領的主旨是統一,呼應馬的終極統一,馬強調綱領不變,又如何在台灣人面前為自己解套圓謊?過去半年多來的辛苦作態毀於一旦,唉,都怪連戰!

    泛藍立委杯葛預算 馬的中國政策和國防政策最為人所質疑。國防政策更是照出馬原形的鏡子,不但放任泛藍立委杯葛預算,還輕浮地說自己也有國防政策,就是買「快乾水泥」云云,使人相信他們有意弱化台灣國防以利統一。蘇起等委員故意誇大台灣製造核武裝於雄三飛彈上,想利用國際圍剿台灣,還凍結全部雄三預算,讓人不知他是哪國人。馬完全不反對,不勸阻、不說明,怎麼讓人相信馬是真的心向台灣?馬英九,既然你要選總統,那選民有權利問:「你心在不在台灣?」

    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

    買到 Samsung Anycall 的仿冒手機

    這年頭仿冒的東西很多,但連手機都能仿冒,倒是頭一遭碰到。

    這支手機是老婆新購買的,因為她覺得造型好看。



    只是我看到盒子,覺得有些怪怪的,這個盒子上的花紋是LV包包看得到的,為何會出現在Samsung Anycall這種大廠的外包裝呢?但此時我還沒有什麼疑心。




    外包裝沒有任何字樣,看起來就像個LV的花紋,盒子內也沒任何印刷字樣,光看外表實在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或什麼廠商出的產品。



    科技的東西,我大致上都會先試玩一下,然後才交給老婆。我的習慣是先看使用說明書,但一看還真昏倒,手冊製作之粗糙,宛如只是Word文件檔打一打字而已,連圖片都沒有,只有薄薄10來頁。


    製作簡略的使用者手冊,我原本以為是代理商偷懶,隨便翻譯編輯了事。

    手冊也不同一般產品手冊,封面上完全沒有廠商品牌與型號,內頁也沒有index頁或各種警告;一般進口手機的手冊多半會有英文版,或者多國語言版。但這本完全都沒有,解說已經省略到一種超級境界。

    在玩一下照相功能。號稱130萬畫素,但拍起來很糟糕;按鍵會有擠壓聲,感覺組裝不是很好;外殼宣稱是鋼琴烤漆,但我從側面看總覺得有許多凹凹凸凸的,難道這是韓國貨的品質嗎?


    整體而言,我對這支Anycall手機品質有點不敢領教,除了造型ok外,其餘似乎都透露著古怪。

    我一時好奇,上雅虎拍賣四處瀏覽,看看這支手機究竟二手價在哪裡。這麼一查,發現許多趣事。

    1. 網路上的Anycall手冊看起來蠻精良的,且都有Samsung商標,看起來比較像大廠的規格。

    2. 我找不到有人在賣我這個型號的Anycall手機。

    3. 我發現電池也不一樣,我這個電池背後只有幾行中文簡體字,但網路上看到的Anycall手機比較像一般手機大廠會配備的電池,至少有一堆英文。


    這個電池只有簡短幾個簡體中文,不像一般原廠電池,會有一堆英文字。


    此時我的疑心就來了,我突然想到,該不會手機也有仿冒的吧?我仔細翻看著我拿到的從盒子,到包裝,到手機本身,除了手機有Anycall字樣外,其餘不論包裝、手冊等都沒有製造商的任何資訊。

    疑點越來越多,我覺得裡面一定有蹊蹺,於是拿起電話,直接打給店家。

    我的疑問:這支Anycall是三星的嗎?是不是仿製品?應該是中國仿製的吧?我不管你來源如何,但我不想買到一支假貨,我打算回去換一支正牌的手機。

    店員一:「ㄟ...這是三星的沒錯喔,是精裝版的,所以比較少見...你有疑問?仿冒品?應該不是啦,我再幫你問店長看看。」

    講了約五分鐘掛斷...過了一會兒,另一個人打來了。


    店員二:「我是店長...我們收據都寫得很清楚了...若不是瑕疵不能退換...消保法也是這麼規定喔...」

    「我們從沒來說這支是三星的,這其實是一家台灣廠商出的,名稱就叫Anycall啊,是聯電代工的,沒有假貨的問題啊....不可能讓你換...」


    講了大概五分多鐘,真是越扯越遠了,我直接說了。


    「小姐,這不是消保法的問題,這裡有幾個問題,一:你販賣仿冒品,原廠或代理商可來告你們侵權,你這家店面大概要等著收起來了,二,你明知這個不是Samsung Anycall,還拿來賣給消費者,消費者也可告你詐欺,三,這件事情 一旦鬧出來,其他消費者一定會來要求退貨,你們損失絕不只現在讓我換貨而已...。你只是領薪水的,年紀還很輕,我不想把事情鬧開,你到時還得走法院,甚至留下前科記錄。我只是很低調的要求跟你換手機而已,你們並沒吃虧。」


    小姐啞口無言,答應讓我換別的手機。


    但我還是再次提醒店裡的那兩位可愛的店員,你們這種作法真的很有疑問,隨時可能挨告啊。店員則說,他們也不知道,老闆拿來要他們賣,他們就照賣。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觀看越南甜心黃水靈外流嘿咻影片的感想

    我在聯合報看到這則新聞:


    越南女星黃水靈(中)主演的電視連續劇「黃金郎日記」,在她爆發性愛錄影帶醜聞後停播;圖為黃水靈十四日和同劇演員一同參加向該劇告別的特別節目畫面。十九歲還在就讀大一的越南當紅偶像女星黃水靈,被人在網路上播放她和搖滾樂手男友的性愛錄影畫面,而且迅速流傳,黃水靈因而自殺未遂,連日來在越南引發前所未有的情色風暴。』

    我用中文查了一下,沒什麼結果;我改用英文查詢,挖塞,資料氾濫,連BBC這種媒體都已經報導過了。

    我很快就找到這支愛愛影片的所在,然後下載,觀看,結束。

    從看到這篇報導,初次聽到「黃水靈」這個越南女星的名字,然後上網英文搜尋一下,到下載這支遭男友外流的愛愛影帶,整個時間不到20分鐘。

    我完全不認識她,但她的隱私已經完全暴露在我眼前,毫無保留。

    我看過了,滿足了好奇心,然後繼續作我的正事。

    還記得Paris Hilton嗎?幾年前鬧得沸沸揚揚,那時她才16歲,現在這位越南女星,也差不多同樣的狀況,19歲。

    Paris Hilton已經走過那段低潮,且利用那次的媒體知名度,現在反而成了媒體最紅的bad girl。或許黃水靈也有這種可能性。但不管如何,在這段風暴期,鐵定是十分不好受的。

    網路的崛起,加上英文成了網路上的世界語言,要讓一個人出糗,竟是如此容易。可畏可畏。

    2007年10月21日 星期日

    投稿後的一點心得

    週五,有位朋友MSN給我,說在自由時報看到我的投稿。

    我聽了有些摸不著頭緒,他傳了連結給我,的確是我的文章沒錯,但問題來了,我並沒有投稿給自由時報啊。

    我不投自由時報的原因只有一個:它的立場太鮮明,文章放在那邊很容易被政治化。

    我當下立刻聯繫自由時報,詢問原因。

    自由時報的編輯回覆我說,有人將這篇文章寄給他們論壇,他們覺得不錯,所以就採用了。

    經過協商後,他們同意發出一個道歉啟事刊登在報上,並將該文從網站上拿下。

    UN For Taiwan的問題 Part III

    東吳英文系的曾泰元教授投了一篇文章去蘋果日報,論述政府這句「UN for Taiwan」「文法錯誤 只好硬拗」。原文在這裡

    曾先生提到:

    「UN for Taiwan
    原本要力推台灣加入聯合國,反而成了「聯合國送給台灣」,文法錯誤,語意錯置;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成了國際上的笑柄。正確的說法 UN Membership for
    Taiwan,究竟是哪位「高人」授意,拿掉了關鍵的
    Membership?當然,標語力求簡短響亮,可是連所訴求的對象──不諳中文的外籍人士──都跳出來講他看不懂時,我們自己人關起門來努力推敲解讀,有什麼意義?」

    他的看法我尊重,不予置評,唯一我覺得這位曾先生在專業上相當名不副實的地方,就是這句「成了國際笑柄」。

    國內英文標示/路標可以成為國際笑柄的地方真的很多,但UN for Taiwan我實在看不出哪裡會成為國際笑柄。如同前一篇提到的,這句話究竟是不是有問題,咱們就拿到國際上來瞧瞧如何?我將議題拿去alt.english.usage這個探討英文用法的論壇來看看國際上英文母語人士看法。

    請注意,這個論壇不在台灣境內,一般話題也不可能探討到台灣的政治,因此我們可視為是一個相當中立的討論區。

    我的問題提出後,我舉兩方意見為例:

    認為怪怪的:

    「I would be hard pressed to say that it was outright "wrong" in any
    formal, grammatical manner. But it is unidiomatic --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would never
    say it that way. 」

    ↑雖然覺得不順,但文法上並不至於有什麼錯誤。


    認為沒問題的:

    「It's a slogan. Slogans are exempt from the rules of grammar. They
    are constructed to be catchy, printable on signs and tee shirts,
    easily recognizable, and distinctive. There is no value of "good" or
    "bad" in reference to proper English for slogans. 」

    ↑ 這就是標語口號,沒人會管文法問題,討論英文正不正確毫無意義。

    有位發言者看來似乎深暗群眾運動精華,他提到:

    「A group that supports something, or supports a movement against
    something, establishes a slogan and that slogan is associated with
    their position. With enough people shouting and waving signs, the
    information on the sign is relatively unimportant. The sign could
    read "UN + Taiwan" or "UN NOW" and the meaning would be established by the actions of the group. 」

    意思就是,一群人出來遊行,他們得喊口號,得舉標語,因此標語盡量簡化,幾個關鍵字,能寫得大大的,加上群眾站在那裡,整個訴求就會變得非常清楚,記者來相機一拍,還有誰看不懂?

    他還建議可舉牌的標語包括「UN + Taiwan」或 「UN NOW」。

    這位老兄語不驚人死不休,他還說,若這個標語還帶有「反美」性質,還可在字母上加上幾滴血流下來、舉個消遣布希漫畫肖像云云,越聳動越好。

    有位老美網友還說,他有從他同事那裡拿到一件「UN for Taiwan」的上衣。由於有另位網友提到台灣不是國家,加不加入有何差異?這位拿到T-shirt的老美還替台灣的立場說了一番話。

    我的議題丟出後,總共有15個回應訊息,沒有任何人覺得這句話錯得離譜或會貽笑大方,僅有兩三人說第一次看會覺得有點混淆,若改成「Taiwan in the UN」或許比較明瞭,但另有他人則認為改成這樣也很混淆。

    基本上我認為,台灣這次把這個活動推到美國本土,看來是有許多老美看到,也注意到這個議題,他們能理解這個口號後面所代表的訴求。

    整個情況應該是相當清楚的了。你或許可以不贊同入聯的議題,或不爽執政黨搞這個活動,但就這句話的正確性來看,的確是無庸置疑的。

    曾教授說會貽笑國際,我只能說,十分以偏蓋全。(完)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Un for Taiwan是不是菜英文 Part II 陰謀篇

    這件事情,基本上我覺得有點政治炒作,而這位陶老師有點被抬出來犧牲了。



    我昨天看到報紙在報導這件事時,馬上就去這位陶維極老師的網站看,他的留言版有一則有趣的留言:




    我昨天一時沒看懂,什麼叫做「必須選在入前路跑前召開記者會,時間有點緊急」云云。今天翻報紙才知道,原來10/24日起有個入聯的全台活動,這想必是DPP辦的。

    如此意思就很明顯囉,藍營有人希望把「UN for Taiwan」搞難看一點,那麼民眾對這個活動的參與就大為降低,尤其有老外來開講,更有說服力。

    也因此昨天才會幾乎所有媒體都有這則菜英文的報導啦。

    但撇開這個政治因素,我主要的重點還是在於這個口號是否真的會讓外國人看不懂?

    下一篇我會貼一些外國網友的反應來看看。但以下先轉貼聯合報今天有篇文章,找來幾位國內英文學者談論這個問題,意見相當中肯:


    UN for TAIWAN 專家看文法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7.10.17 03:38 am


    入聯標語「UN for TAIWAN」的英文文法是不是有問題?靜宜大學外語學院院長謝國平指出,這樣的文法不算錯,但因為for有不同的解釋,如果是完全不了解台灣入聯議題的外國人,乍看之下可能無法馬上了解它的涵義。

    謝國平說,相對於「反對」常用against這個介系詞,相反地,for就有「贊同」的意思,還是可以猜到「UN for TAIWAN」的大概意思,但並未直接表達出台灣要入聯的訴求。

    一般句子用到for時,指的多半不是贊同,而是「為」、「給」的意思,謝國平舉例說I bought a present for you,就是買一件禮物「給」你的意思。

    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李振清則指出,標語通常只有三、四個字,因此,並不要求一定要有主詞、動詞、受詞,只要能了解涵義,沒有什麼文法的問題,「UN for TAIWAN」感覺上不見得很貼切,但可以接受,「應該有80分吧。」

    那有什麼更好的標語嗎?李振清說,如果要比較準確,可以用TAIWAN deserves UN,這裡的UN,指的是UN membership,也就是說,台灣值得、理應成為聯合國的會員,或用TAIWAN need UN,但念起來可能不如「UN for TAIWAN」響亮。

    再談 UN for TAIWAN 是不是菜英文 Part I

    政府在私人信件上蓋上支持入聯字眼的確不妥,應立即停止,但「UN for Taiwan」是否是另一個貽笑大方的台式菜英文呢?絕非如此。

    簡單的說,「UN for Taiwan」只是一句廣告台詞,一句口號,就像報紙的新聞標題一樣,不需受到太多的文法拘束。

    比方說,打開紐約時報,或上它的網站讀新聞,任何一個只有國中程度的中學生都可以在它標題中找到各式各樣的文法錯誤,很多非關重點的連接詞或介系詞都被省略了,不是冠詞不見了,就是單數名詞前面沒有加「a」。但沒人會說這樣的英文有錯誤,因為那就是新聞標題,為了縮短字數,提綱挈領而採取的作法。

    貴報提及,UN前面要加The,那其實才真的有點菜。簡單的作個測試,您可在紐約時報網站輸入「UN」(聯合國縮寫),它出現的標題,絕沒有一個會加入The這樣的字眼,那是多餘的啊。

    同樣地,「UN for Taiwan」畢竟只是一句口號,一個要喊起來順口又有力的廣告點子而已,它既傳達到入聯的意思,但又不至於吊書袋般的拗口。

    在Web 2.0時代,是否菜英文,不妨看看網路上部落客的反應就知分曉。上Google查詢了一下英文部落格,許多居住在台灣的外國部落客先前曾參加在國內舉行的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在高雄的遊行,他們在文內也都使用「UN for Taiwan」,沒人覺得有什麼不妥。

    我詢問了其中幾位外國人作者的意見,他們普遍並不認為這句口號需更動。相反地,他們還覺得這句話剛好有押韻,且三個單字又很短,是個相當好的點子。

    有個部落客還特別舉例說,這就如同有人問你想上哪所學校,你回答「It's Harvard for me.」一樣,意思就是我想上哈佛,沒有人會誤會你的意思的。

    我不死心,上了國外專門討論英文正確用法的網路論壇,詢問以英文為母語人士的網友意見。

    基本上,大家對這句口號的優劣各有意見,但沒人認為這句話有什麼文法問題,或者英文太菜的問題。更令人驚奇的,許多人竟然都還知道台灣目前要求加入聯合國的訴求,並能夠侃侃而談台灣是否能夠加入聯合國的問題。我不得不嘖嘖稱奇,這個「UN for Taiwan」在全球範疇裡或許真的有達成實際的宣傳效應。

    因此,若只是一位部落格作者在「文法」上吹毛求疵,那其實是小題大作,也有點見樹不見林的味道。而貴報媒體引用台灣師大教授指出應該改成「Taiwan Joins UN.」,這句口號或許文法十分正確,但我敢說,就口號的簡潔有力與傳遞效應上,它實在遜色太多了。

    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

    M型社會下之媽媽自己教英文(1)

    自己在家跟小孩有點英文互動是件很容易的事,只要父母親有一點小小基礎,小孩可能根本不必花大錢去補英文,或者上私立雙語幼稚園,也不必擔心國小的英文課是否不夠的問題,就可輕輕鬆鬆學到非常好的英文能力。


    --------------------------------

    女兒念的國小學校家長會會長這次由一位很幹練的女性執業律師當選,她常有一些想法要求學校落實執行。

    比如這次談到英文課程好了。

    「小一每星期只有一堂英文課?太少了。」

    「小三前只要學完26個英文字母?不行,應該要求老師每週至少教幾句英文,然後全部老師都應該常跟學生講這些英文。」

    她霹哩啪啦數落了一頓學校的英文課程安排太差。

    校方代表教務主任看起來被嚇到了,他站起來小心翼翼的辯護:「其實我們學校在台北縣的英文教學考察中都是名列前茅,向來都在前五名之內,算是很棒的。」

    「前五名就很好嗎?你能跟台北市比嗎?若你去台北市會變成第幾名?」女律師家長會長立即反駁,很像在法庭上質詢證人一般。

    另一位家長也站起來說,「我有認識摩門教的外國傳教士,我可請他們來學校指導...」

    「教育部有規定,有宗教色彩的不能到學校喔...」教務主任又說了。

    可憐的教務主任跟列席的學校老師...我心裡想著,老師跟學校的專業竟然這麼不受重視,幾個自以為是的家長給了各種英文教學意見,你一言,我一句。學校又不敢得罪這些有勢力的家長,只能很窩囊的捍衛自己的教學立場是依據教育部規定。

    我猜,許多家長都得了英文恐慌症吧。

    這種恐慌症從我女兒上幼稚園起我就開始感受到了。

    這是一所私立雙語幼稚園,學費頗貴,家長為了小孩的將來,什麼錢都敢砸下去,尤其英文啦。

    幼稚園畢業後,一部份學生選擇去上另一所私立雙語國小,強調每一般都配有一位外籍英文老師。

    我決定讓我的女兒讀一般公立國小就好了。原因很簡單,若只是因雙語而多出那麼多學費,我一點都不覺得有必要,這些東西在家裡,父母親每天只要撥出幾分鐘時間,就可作得很好了。

    我實驗過,所以我知道。

    幼稚園時,女兒從學校回來,有時會唸老師教的英文給我們聽。有些我會幫她矯正一下發音,或者語法,或者課本有怪怪的地方。

    但這有點吃力,因為女兒會比較相信他在學校聽到的。

    「老師就是這樣說啊...」她每次都會這樣抗議。我想老師一定不是這樣說的啦,只是有些細節,老師沒去糾正,學生自然也不知道。

    我每次都要多方鼓勵她,「好啊,不然你明天回去問老師,你應該是聽錯啦;若老師說你對,我就給你一個神秘禮物,這樣好不好。」

    可惜她每次回來都沒得到這個神秘禮物。幾次下來後,我要矯正她的時候,她才比較容易接受。(未完,待續)

    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

    台灣加入聯合國 台式英文上陣



    辜寬敏在美國買下大幅廣告版面,鼓吹國際必須讓台灣加入聯合國,全文我附在文末,請參考。



    辜老用意很好,只是原文寫得很長,若實際列印需要5張A4的紙。老實說,若不是很有心想看,大概看到前幾段就想放棄了。好幾位老美部落客看了都搖頭,覺得太「台」式了。不是英文台,而是寫法太台。



    光看第一段,開頭寫著:「約有七、八成美國人知道台灣是國家」...這句話就頗讓人起疑,老美地理向來不好,他們連伊拉克都不見得能在Google Earth上指得出來,更何況遠在天邊的台灣呢?



    另一個大問題是文章形式。感覺辜老是想以感性的方式來感動老美,但其中許多地方又牽扯出許多過去老舊歷史,一般美國民眾不見得有興趣瞭解,且足足以「散文形式」寫了五頁A4,誰會看得完呢?



    你看紐約時報的文章,一般長一點的,大概也是兩、三頁A4紙就差不多了,且這還是美國本地記者寫的文章,內容跟美國本地民眾息息相關的。



    現在一個老外來刊登文章,寫得跟八股文一樣長,還給你一個「a long long time ago...」,看幾段實在不知所云...有誰那麼有閒空去慢慢瞭解辜老想說的議題?



    再者,辜老又極力攻擊美國政府姑息中國云云,感覺是打錯人了。你好歹針對中國就算了,幹嘛拼命罵美國不幫忙?畢竟國際之間還是有許多現實利益,哪可能非黑即白?



    同時間,美國前總統候選人Bob Dole則在華爾街日報投書一篇,要求布希政府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這篇在blog圈的反應就比較好,感覺高明許多。一方面這是美國人自己寫的,比較知道老美的口味,一方面文章在論理方面能提出實際數據,以中性態度來說服讀者,而非「牽拖」五四三一堆老故事。



    Bob Dole的原文我也附在文末,有興趣者可參考。



    台灣最近這一連入聯反聯活動,我看得有些頭昏腦脹,國內媒體基本上各擁其主,很少人說得出一個所以然,連我比較信服的蘋果日報社論都寫得其差無比,看到布希發怒就嚇得要死。



    但這兩天看了國際媒體,以及一些老外部落格的反應,這個議題已經有相當程度在國際間發酵開來了。



    看來,不管是哪一種公投,反聯也好,入聯也好,這個議題,都非得過關不可了。




    ------------------------------------



    Don’t Put Taiwan’s Democracy and Freedom back into a Box



    Koo Kwang-ming 辜寬敏



    "A long, long time ago…" are the words that many of the old stories begin with. Today, I would like to share with you a true story about Taiwan that the US and the world have deliberately ignored for a long, long time. I believe that maybe 70 percent to 80 percent of the US public knows that Taiwan is a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maybe only 1 percent of Americans know that Taiwan is not a member of the UN, and maybe only 0.001 percent know why this is so.



    The truth I want to tell you about is this: our country, Taiwan, has been isolated by the UN in an act of political discrimination that has lasted for more than 36 years. It is the only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be denied UN membership. The human rights of 23 million Taiwanese have been ignored by the UN for a long, long time, and the US government has helped making it the case.



    Just as Ralph Ellison said that African Americans once were the invisible man of American society, Taiwan is now the " invisible"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hat is worse is that omit to the democratic Taiwan has been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China’s constant threat. China has now deployed almost 1,000 missiles aimed at Taiwan and is threatening annexation of Taiwan at any time.



    Although China is a totalitarian and dictatorial communist state, the US unfortunately has sided with the Chinese dictatorship to suppress Taiwan’s democracy. This is both incomprehensible and deplorable. The US government called Iraq a terrorist state and stood up against Iraq when it invaded Kuwait, but chooses to look at China's military expansion and intimidation with one eye closed. I must admonish the US government: "Washington’s appeasement of China resembles nothing but the British prime minister Neville Chamberlain’s appeasement of Hitler prior to the Second World War!"



    If "Taiwan is not a state", the U.S. has the responsibility Dennis Wilder, the senior director of East Asian Affairs on the US'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recently said that "Taiwan is not a state." This has outraged and humiliated the Taiwanese people. But we also felt a sense of relief when he added that Taiwan issue has been left undecided for a long long time. The U.S. government has finally decided to face a fact that it has turned a blind eye to for half a century. The truth is: Taiwan is a country with 23 million people, who can freely elect their own leaders. We have the capacities to exercise our sovereign powers both domestically and on the international front. The US government’s refusal to recognize Taiwan as a sovereign state cannot challenge the reality that Taiwan has been a sovereign state


    for decades.



    Moreover, if Taiwan is not a sovereign state in the eyes of US government officials, I must ask if the US has no responsibility for this situation? The 1952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that concluded World War II did not clarify Taiwan's status, and for a long time after, the US approved Chiang Kai-shek's brutal military occupation of Taiwan which imposed 38 years of martial law that left Taiwanese in darkness and isolation.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80s, tens of thousands of Taiwanese sacrificed their lives and freedom in their struggle to overthrow the dictatorship and to gain democracy and liberty. That heavy price was paid not only for the cause of democracy and freedom, but also because we longed to establish a new and sovereign state as the unavoidable conclusion to centuries of colonial rule and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 I think this is something the American people can understand and identify with.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What the Taiwanese people have been striving for the past decades is the realization of nothing but this famous and courageous stat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With the consolidation of democracy in Taiwan, we feel proud to say that we have gradually advanced our causes. We are still working hard toward our goal.



    But when the Taiwanese people want to rely on a democratic referendum and self determination to confirm Taiwan's status as a sovereign state, the US government says, "You can't do that." When we want to hold a referendum to manifest the wish of all Taiwanese to join the United Nations, the US government says, "You can't do that." The US government encourages Taiwan to develop its democracy, but also warns us that we can't hold referendums or declare independence, all because of the fear of provoking Beijing. The US government is even opposed to Taiwan having its own constitution, own flag or own national anthem that are necessary for building a nation that can withstand Chinese pressure. Is this sensible? Is this the right message the US should be sending to Communist dictators?



    Why democratic Taiwan can’t join the UN? At present, 77 percent of Taiwanese want Taiwan to join the UN and become a member of this family of nations. We therefore hope that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next year will include a referendum to allow every Taiwanese to use his or her vote to manifest their wish that Taiwan be allowed to join the UN and use the collective will of the Taiwanese people to tell the world that we are not happy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simple and humble democratic expression, however, is forcefully opposed and suppressed by the US government, and this causes disappointment and anger among the people of Taiwan who have placed high hopes on the US and its great people.



    Taiwan and North Korea are both countries with about 23 million people. Taiwan’s economic and democratic achievements are something that North Korea cannot match. However, Washington, even without recognizing North Korea as a sovereign state, did not oppose Pyongyang’s UN bid in the 1990s. In comparison, the U.S. government’s treatment of democratic Taiwan is both disappointing and disturbing. Shouldn't the human rights of 23 million Taiwanese be respected? We know that the US opposition to Taiwan’s UN membership is a result of China’s bullying for military tension in the Taiwan Strait. However, if cooperating with China to suppress democratic Taiwan is the best solution that Washington authorities can come up with after 60 years, we must ask if US intellectual leadership on this matter is already a thing of the past.



    As long as Taiwan is not a member of the UN, that organization will always suffer from a flaw in its conscience. As long as the US doesn't help Taiwan become a normal country and gain UN membership, it will always carry a stamp of shame.



    It’s time for the US to reevaluate its policy on the Taiwan Strait. In 2003, I published a statement in this newspaper telling the US government it was time for a serious reevaluation of its China policy because it is absurd to see a country adhere to a flawed policy for three decades. The status quo in the Taiwan Strait today has changed completely from the status quo of 30 years ago.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Taiwanese opinion polls, 70 percent of Taiwanese see themselves as Taiwanese and 75 percent think that Taiwan is an independent and sovereign state. The Shanghai communiqué of 1972 which states that, "all Chinese on either side of the Taiwan Strait maintain there is but one China and that Taiwan is a part of China" was never true.



    The US government must take a square look at this political reality lest it keep making mistakes in its Taiwan policy and make serious political misjudgments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The US was completely powerless to stop the massive Chinese military buildup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But the US is not powerless if it chooses to strengthen Taiwan’s democracy and nation-building that are necessary for the Taiwanese to withstand Chinese pressure. The US can also tell the Chinese that their bullying of Taiwan is counterproductive, that the resultant resentment the Taiwanese feel toward the Chinese will only make the eventual reconciliation more difficult.



    Taiwan shall overcome! For the past ten years, China has tried to strangle Taiwan with its military threats and diplomatic blockade. But in spite of their efforts, Taiwan has managed to survive. I want to tell the world that Taiwan still exists! This small and beautiful country still exists in the West Pacific. The mighty Taiwanese people will fight for our beloved country till the end! As God and the American people are our witnesses:We will not be defeated; Taiwan


    shall overcome! The constant bullying by the Chinese to deny our identity only hardened our resolve to fight for independence and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You can’t put democracy and freedom back into a box," said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For all these years, on our way to democratization, Taiwanese people have received enormous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from our American friends. As democratic Taiwan requires the moral sup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hen its people make a free decision on their future, I call on all great Americans and their representatives to tell the US government and the UN:



    "Don’t put Taiwan’s democracy and freedom back into a box!"


    "Help Taiwan join the UN!"



    (The writer was a former senior adviser to the President of Taiwan )


    (The article was published in Washington Post and NY Times on September


    17, 2007)





    ------------------------



    COMMENTARY



    Let Taiwan Join the U.N.



    By BOB DOLE


    September 17, 2007; Page A16



    Tomorrow the United Nations will consider Taiwan's application for membership. It has formally sought admission every year since 1993, but this year's application is different.



    First, the country is applying under its own name ("Taiwan") rather than its official appellation ("Republic of China"). Second, it is applying to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the organization's comprehensive body of member nations -- despite the rejection of its application this summer by U.N. Secretary General Ban Ki-moon and his legal office. Third, the application may be followed by a national referendum on whether Taiwan should apply for U.N. membership under its own name -- a plan that has elicited a sharp rebuke by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The U.N.'s lawyers argued that, having transferred China's seat from Taipei to Beijing in 1971, the U.N. should reject Taiwan's latest application because Taiwan "for all intents and purpose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presents a more compelling legal case: It meets all of the requirements of statehood under law.



    It is already a full and productive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d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It has never been a province or par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s recent transformation into a modern democratic state supersedes any decades-old determination that gives the PRC a United Nations seat -- even as the U.N. failed to determine that Taiwan is part of the PRC or bestow upon it the right to represent Taiwan.



    Taiwan's political case for U.N. membership is equally strong. It is the 48th most populous country in the world. Its economy is the world's 16th largest. Its gross national product totals $366 billion, or $16,098 per capita. With $267 billion i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t is one of the world's three largest creditor states. Taiwan is therefore poised to b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the U.N.'s operations and play a constructive role in the organization.



    Unfortunately,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other major powers discourage Taiwan in its quest for de jur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of its de facto sovereignty. This is because they do not want to raise the ire of the PRC, which, as a member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can block any significant U.N. action, and, as a global power, can interfere on a host of issues important to the U.S. and Europe.



    Thanks to exponentially increased trade with the U.S. and Europe, Beijing feels less compelled than ever to seek political accommodation with Taiwan, or to decrease its military threat against the island nation. Expanding economic relationships may be good in and of itself, but predictions that this would produce political cracks in China's authoritarian regime have proved wrong.



    Today, Beijing is using its newfound economic might to isolate Taiwan still further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attempt to persuade the two dozen countries that recognize Taiwan diplomatically to switch their ties to China. Meanwhile, the people of the PRC enjoy fewer political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 than in all but a few of the world's countries.



    A few short years ago, the U.S. seemed determined to change this. During his 2000 election campaign and the first months of his administration, President Bush and his team vowed to fashion a new foreign policy in which U.S. national interests, particularly in Asia, were advanced less exclusively through the prism of Beijing. In other words, the U.S. wanted to be less beholden to the communist regime.



    One of the casualties of 9/11, and the subsequent war in Iraq, was that this policy agenda became less of a priority. Our cooperation with Pakistan in the effort to topple the Taliban, find Osama bin Laden and eradicate terrorism in the region meant that we focused less on developing a higher-tier relationship with India. We also concentrated less on drawing out Japan, by encouraging it to play a more activ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role on the global stage. Equally important, we were unable to increase our promotion of democracy in the region by fostering closer ties with countries such as Taiwan and South Korea and escalating pressure on Beijing to reform.



    The current U.S. administration still has time to correct this omission. Having been an advocate for Taiwan during my time in the Senate, and today as part of a law firm that represents Taiwan's interests in the U.S., I believe that President Bush should support Taiwan's application for U.N. membership. This should be quickly followed by active or tacit support for Taiwan's plans for a popular vote on this issue in March 2008. Our close Asian friend and ally needs and deserves this recognition and support, which would at the same time advance America's regional and global interest in promoting democratization.



    Mr. Dole, a former Senate majority leader and the Republican candidate for


    president in 1996, is special counsel to Alston & Bird.


    2007年9月8日 星期六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Doreen Weisenhaus 演講有感

    今天在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聽了一場有關新聞媒體是否太過沈淪的國際演說。

    主講人有兩個,一位是曾經在紐約時報當過記者/編輯,現任香港大學教授的Doreen Weisenhaus;另一位則是國內媒體人出身的徐璐。中文主題叫:「民主開放=媒體沉淪?」,英文主題則是:「Responsible Media in Democracy?」

    我自己就在媒體,所以對這個議題深感興趣,就跑來聽聽看。

    Doreen的演說內容我覺得相當紮實,顯然跟他在紐約時報的訓練有關;徐璐的說法比較混亂。

    基本上,Doreen認為 commercialism 在媒體裡面並不盡然代表邪惡;而徐璐則似乎再三強調蘋果日報或壹週刊進來台灣對台灣媒體的水平是一大傷害,導致媒體都利益取向,看讀者愛看什麼就給什麼。

    但有趣的是,Doreen其實還蠻認同香港蘋果日報的經營,因為她認為蘋果日報有注意到讀者的需求,且力求讀者能很容易消化新聞,同時給的薪資也是同業裡最高,但表注重新聞品質(薪資高才能吸引優秀人才的加入)。

    我十分認同Doreen的看法,截至目前為止,我認為蘋果日報跟壹週刊其實是最具有國際媒體採訪標準的,國內其他包括中國時報、聯合報我覺得都不及格。

    會後有Q&A,我猜或許有些學校教授有要求學生來聆聽,甚至發問,因此在場似乎有許多學生模樣的人來聽,我歸結一下印象:

    1. 在場起來詢問的台灣大學學生英文程度都非常好,問的問題也相當深入。

    2. 有一位是政治大學英國語文系的學生,我覺得有些丟臉。她的英文發音很不錯,但她不斷強調她常聽英國BBC、天天看紐約時報,她覺得國內媒體都很糟,接著問的問題就不知所云,連Doreen都不知道怎麼回答。更糟糕的是,她起來發問,竟然還大膽說,「我忘了你主持人叫什麼名字...」搞什麼啊,你手上沒有主講人的資料嗎?很沒禮貌ㄟ。

    3. 有一個白髮蒼蒼級的老人起來問Doreen,能否給「中國」與「中華民國總統」一些建設性的建議...講些有的沒的,也很丟臉,還好Doreen說這個問題她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4. 有個Taipei Times記者詢問,他說社內常會把一些泛綠不好的新聞壓下來,他不知道怎麼辦。這點除璐答得不錯:「媒體是你自己選的,你覺得有違你良心,你就跳到別的媒體就好,何必自欺欺人..」(最後幾個字是我延伸解讀)。

    Doreen則認為,記者有時都想搞一個大新聞,但事實上你得先證明你有本事處理那麼大的事件。若社方不允許你寫,你就把事件先做小一點報導,先爭取社方認同,以後社方才能信任你。

    讚啦,Taipei Times跟自由時報是同一個老闆,當然是泛綠的很嚴重,但Taipei Times基本上是相當捍衛台灣獨立立場,放在國際上,比較容易讓老外知道台灣的政策立場,我很新賞林榮三有腦子辦出這個英文報紙來。

    但這個stupid記者, 說得一口非常棒的英文,腦筋卻跟豆腐一樣,誰曉得你採訪的新聞是不是夠水準呢?不見得壓下來就是不對嘛。若你覺得這是藍綠的問題,你幹嘛不跳去China Post就好了,真是無聊ㄟ,講得好像台灣媒體多虧待有良心的記者一樣...厚。

    5. 同時有幾個大學生都問到,國內媒體太不重視國際新聞...很糟糕云云。Doreen的回答很好,她說多報國際新聞本身並不見然是個好事,因為新聞本身就是必須跟讀者有切身關係,所以本地新聞一定是最重要的,諸如紐約時報那種很注重國際新聞的作法即使在美國都是特例,其他的媒體如ABC,CBS等有線電視都早關掉國際辦公室了,也沒在做國際採訪的。

    這點我完全舉雙手贊成,許多人都被洗腦洗得很誇張,好像非得看紐約時報,BBC,CNN才是國際新公民。你不知道伊拉克發生什麼事,表示你很無知。事實上根本不是如此。

    大概這樣..想到再繼續寫

    2007年8月23日 星期四

    英文菜不菜,不是這樣看的

    說來真丟人,不論新制托福,或者英國的IELTS,台灣的英文程度在亞洲都差不多墊底,整體說起來,連外勞輸出國如菲律賓、、越南、印尼、泰國的英文程度就比台灣好就對了。但這樣的比較有意義嗎?

    若要說台灣英文程度低落,只要看看上個月哈利波特「英文版」上市時的情況就可一窺究竟。在台北仁愛店的誠品書店裡,當天清晨一早來排隊買英文版的人,連現場50個有椅子的座位都坐不滿。

    現場六點開始有搶答問題的比賽,但很奇怪的是,這明明是英文版的首賣會,但所有開出來的問題卻都是中文,若你是看英文版的,大概很多問題都得靠猜的(因為許多人名、魔法、精靈等翻譯的問題);現場許多外國人甚至要靠旁人有一搭沒一搭的翻譯,或者自力救濟再三確認問題,才有辦法參加搶答。

    現場引來媒體記者採訪,我看到好幾位電視台記者跑來訪問坐我隔壁的一位外籍女士,由於這位外籍女士會說中文,記者也老實不客氣開門見山就說,「我的英文不好,可不可以採訪你?」有的甚至問,「我的英文不好,我想訪問另外那一位(外國人),你可幫我翻譯一下嗎?」

    多位記者還要求這位會說中文的老外可否待會拿到書後幫忙看結局?結果被老外嗆聲否決,事後老外還私下用英文嘲笑記者,幹嘛不自己買一本來翻看結局?

    若連這種很「國際化」的哈利波特英文版首賣都是這副德行,可想而知,台灣的英文實在沒什麼好驕傲。

    但英文程度低落又如何呢?我說,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這一期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的封面故事,正好在探討由於中國經濟的崛起,連美國政府都首度出錢拍大學/研究所招生廣告,拿去大陸電視台強力放送,招攬大陸學生到美國唸書。

    中國的英文程度在哪?根據昨天IELTS公布的數據,它排在比台灣還後面的第19名。

    既然這麼低落,那美國政府為何還要出錢到這個亞洲英文排名倒數第二的國家搶學生呢?難道美國那麼笨?想招收一堆菜英文學生嗎?幹嘛不乾脆去英文排名很前面的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招生算了?

    非也,答案其實很簡單,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經濟體下中,英文不過是方便彼此溝通的語言媒介而已,其他更重要的還是在個人特質上,比如比腦力、比創意、比開創力、比個人競爭力,這些才是未來畢業後,企業爭相搶奪下手的對象;光是靠英文好不好,其實左右不了全局。

    再看五月份出刊的重量級Fortune雜誌,當期做了2007年的全球前500大企業報告。裡面也有一些相當有趣的數字。比如該期封面圖片,是一個由各類廢鐵、報廢主機板、電子開關所創意組成的「500」字樣。編輯特別在內頁說明中提到,光是「500」這三個字所組成的零件就相當全球化,被提到的幾個國家中,其中一個正是台灣。

    這份全球500大企業中,台灣涵蓋六個,英文比我們爛的中國涵蓋24個;另一個英文跟我們在伯仲之間的日本有67個;程度只比我們稍好一點的南韓也有14個。

    在IELTS排名裡那些英文超棒的亞洲國家,比如馬來西亞、泰國,各只有一家企業入榜;英文程度最好的新加坡不在裡面,更別提其他諸如印尼、巴基斯坦等。

    語言有所謂的實用性,英文在台灣的實用性不高,國人即使學了,但用到機會不大,周遭環境觸目所及都是中文,連外國電影也全部中文化了,你說英文怎麼提昇的起來?即使從國外留學回來的,一兩年若沒持續自我加強,程度很快就掉下來。相較於東南亞國家,由於種族眾多,各有各的方言,英文反而成了相互溝通的共同語言。

    英文強,的確有優勢,但英文很菜,也不代表在全球範疇內就沒優勢,大家不必庸人自擾。

    2007年8月21日 星期二

    re:台灣菜英文 落後泰國(so what?)

    在聯合報看到這則新聞:

    台灣菜英文 落後泰國

    (連結可能隔天會失效,故全文轉載於文末)


    全文的大意是說,從參加IELTS測試結果來觀察,台灣在前20名中,僅排在17名,等於是最後幾名,所以台灣英文很菜。

    我很不喜歡媒體這種論調,不斷強調英文要多好才行,不然不夠國際化云云的,這根本是倒因為果啊。

    我先來舉這一期Newsweek的封面故事:「The Race is On」,這是報導美國政府最近首次在中國電視大打高等教育招生廣告,拉攏中國學生去美國唸書。

    看看中國在IELTS排名多少?第19名啦,倒數第二名,比台灣還差勁ㄟ。

    那美國幹嘛去中國招生呢?英文那麼菜,到美國唸書跟得上嗎?何不去泰國、馬來西亞招生呢?他們英文很不錯,資質應該比較好吧?

    非也非也,在國際範疇上,英文的確是共通語言,但其意義也僅止於此而已。語言能力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事,包括個人的聰明才智、學習能力,以及創意能力。



    亞洲裡面,印度跟中國是兩大熱點,印度的英文程度還不錯,但老實說他們的英文已經深深的地方化了,因此在美國,有些人聽到印度腔還是很頭痛,即使許多美國廠商去印度設立call center(客服中心),他們通常還要針對印度員工做語音矯正。

    中國是因為成了世界工廠,因此西方為了低廉的產品,也紛紛過來設廠,這跟英文好不好並沒有關係。

    看看IELTS這份列表,第一名的德國不說,第二名之後,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奈及利亞、斯里蘭卡、伊朗、尼泊爾、印尼、巴基斯坦...天啊,我敢說台灣的全球地位再怎麼說都比這些國家好太多了。

    你說奈及利亞英文有多好?大家都知道奈及利亞利用網路垃圾信進行的詐騙信最多了;馬來西亞、印尼、巴基斯坦英文很好?So what?你去新加坡看看,那來有許多來自馬來西亞、印尼、巴基斯坦勞工,英文都呱呱叫,但社會地位很低,台灣過去的還比較受重視,且受重視太多了啦。

    英文只是一個工具,你要學好很容易,不用太過庸人自擾,即使不好也無防,因為除了英文,你可能還有更厲害的能力,而這些能力都不是英文好就能勝任的。

    ps. 對了,Newsweek這篇封面故事,還有一部份是針對「中文熱」來評論,因為他們很怕英文已經開始退燒。


    ----------------------------------------------------

    台灣菜英文 落後泰國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2007.08.21 03:04 pm





    台灣每年有超過萬人,到英國、澳洲、紐西蘭…等英語系國家念書。但根據2006年IELTS學術組統計,台灣人的英語能力,在20個報考IELTS人數較多的國家中,排名第17名,落後鄰近的日本、韓國,甚至比不上越南、巴基斯坦。

    英國文化協會表示,IELTS是由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設計,用來評估要前往英語系國家念書者的英語能力測驗。目前全世界一年大約有70萬人次參加測驗,包括英國、澳洲、紐西蘭及部分歐語系國家,都用IELTS來認可外國學生英語能力,美國也有100多所大專,除了托福之外,也接受IELTS成績。

    IELTS的滿分為9分,測驗分為聽、說、讀、寫四個部分,測驗分「學術」、「一般訓練」兩組。學術組主要用在申請就讀研究所、大學、專科或其他學校正式課程,一般訓練組主要是針對申請移民。

    根據英國劍橋大學統計,去年全世界報考IELTS測驗人數最多(且英語不是主要國家官方語言)的前20個國家。台灣的總成績是5.62分,在20個國家中排名第17名,不但落後鄰近的日本(第12名)、韓國 (第14名),成績也不如越南(第13名)、泰國(第16名),更遠遠落後非洲奈及利亞(第6名)。

    20個國家中,成績排名前三名的是德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成績落後台灣的三個國家,分別是孟加拉、中國大陸、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去年台灣的IELTS測驗成績,閱讀的成績最好,平均5.81分;其次是說,5.66分。台灣人英語聽力不理想,只有5.52分;書寫能力更差,只有5.23分。

    英國文化協會表示,外國人到英國念書,如果要申請研究所正式課程,IELTS測驗至少要考6.5到7分以上;要申請牛津、劍橋等英國名校,沒有7分以上絕對進不了。

    【2007/08/2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2007年8月15日 星期三

    My Angel 是誰?

    馬英九一案出爐了,許多人都寫了許多意見,很精彩,在台灣的「阿兜仔」也貢獻不少意見。

    昨天聽聞「不要再浪費司法資源」這種說法時,差點沒笑出來,沒想到今天看到老外也是對此大笑不已:

    點這裡

    另外,這裡有一篇評議,是目前我看到寫得最棒的,這也是我昨天的疑點,怎麼會扯出宋朝的制度呢?帝制跟民主法治畢竟不同。若有美國司法判決拿歐洲中世紀制度來當作依據,我很難想像這會是什麼情況:

    請看這裡

    2007年8月13日 星期一

    馬英九Long Stay的錯誤示範

    前陣子馬英九的long stay之旅搞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我心裡一直有個疑問:「long stay?」那不就代表馬英九把台灣當作他出國旅行的暫時居住地之一嗎?

    通常講「long stay」,我第一個浮現的印象就是:泰國。很多歐美人士都喜歡去泰國long stay,那裡物價便宜,人民大體還挺友善的。

    在自己的國家內是不用「long stay」的,因為你本來就可一輩子住在這裡,自由進出,沒有「long」或「short」的問題。

    怪的是英文聽說很強的馬英九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就釐清,反而任由媒體每天long stay個沒問沒了的,今天我看到一個老美寫的blog就點出這個「long stay」字眼背後圖顯的心態:

    Meanwhile Ma too was looking back into the past, but in a very different and more revealing way. Ma Ying-jeou finished his "long stay" in southern and central Taiwan at the end of last month. The very phrase is suggestive of how Ma views Taiwan outside of Taipei -- as a kind of hostile territory where his residence is a temporary foray necessitated by the exigencies of electoral politics, rather than a visit to a place in his own country.

    2007年8月10日 星期五

    Harry Potter:英國版跟美國版有什麼差別?

    網友來問我說,英國版跟美國版有差嗎?

    我起先以為只有封面、頁數、價格的差異。但後來討論後,發現還真的有差別。

    哈利波特美國出版商還特別列出兩種版本之間的差別

    我仔細看了一下,發現這些差異都極為細緻,大概只有英美土生土長的人才區分得出來吧?就像這種區別有點向台灣跟中國,都是說中文,但有些詞彙就用得不太一樣一般。

    舉例:以下以混血王子來看(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a far-distant country (英)
    a far distant country (美)

    兩個用法的差異只有一個標點符號:也就是far跟distant之間是不是要加入連結號。

    woman called Narcissa (英)
    woman named Narcissa (美)

    這個也是,英國人習慣用called,美國人習慣用named。這兩種用法我都有在使用,但我從來不知道英美之間對這種的差異可要求到這麼細。

    use of Polyjuice Potion (英)
    use of the Polyjuice Potion (美)

    以前在唸書時,曾看文法書說,最難的就是如何使用 the 的問題。現在看來,英、美對何時使用也是有歧見的啊...haha

    avoiding each other's gaze (英)
    avoiding one another's gaze (美)

    若從文法書來看,each other是用在兩人對看,one another是用在多人互看;但從這裡來看,互用其實無妨啊。

    sunlight streaming on to his lap (英)
    sunlight streaming into his lap (美)

    我記得這種on 啊,into也是蠻煩人的;但這裡,同樣的情況,一個用on to,一個用into,都可以嘛。若我來選,我應該是用on to。我猜可能台灣以前學校的教法是偏英式居多。

    'Outstanding' in Defence (英)
    "Outstanding" at Defence (美)

    對於 in 或 at,這種區別也是很細緻,但英美還是都有習慣用法,看來差異都是在很細微之處啊。

    Ron and Harry's new robes (英)
    Ron's and Harry's new robes (美)

    喔,這個連我也考倒了,我應該也是用第一個。

    as though he were a particularly (英)
    as though he was a particularly (美)

    嗯...我會用前者,但後者看來也ok啦。

    還有一整串,有興趣的自己連過去看看,蠻有趣的細微差異。

    2007年8月5日 星期日

    回覆朱天心:紅衫軍不等於全民

    今天看到朱天心小姐投書聯合報 (連結過了今天就會失效)一文,甚覺有趣。

    我建議朱天心小姐可自己先去自首,不要把「紅衫軍」跟「全民」劃上等號。我想到今年初,有學生抗議樂生跟學費太高,許多抗議的學生同樣也是因為被舉牌而遭告發。

    既然有膽子去觸犯法令,自然也必須有心理準備這樣的後果如何。紅衫軍雖然聲勢浩大,但也不能把法令視為無物。紅衫軍雖然人數眾多,但也不必將全民都拉進來當紅衫軍的靠背。

    「紅衫軍」不是護身符,「反扁」也不能當作違法的正當的理由。不然我可說我反馬英九,就可為所欲為,警察不得辦我嗎?

    朱天心小姐,您的文章,讓我不得不鄙視你的想法。

    以下為轉貼:

    -----------------------------------------


    圍攻「違法」 全民自首吧

    【聯合報╱朱文心/公(台北市)】 2007.08.05 03:28 am


    去年「天下圍攻」倒扁遊行,台北地檢署認為這項活動,既然未經事前申請許可程序,涉嫌違反集會遊行法,將施明德等十六人提起公訴。

    不過,此項百萬人的反貪腐活動,顧名思義屬於全民參加之性質,那麼涉嫌的絕對不止上述十六人而已。檢察官豈能「大小眼」,僅僅針對「首謀」施明德等十六人提起公訴,而應該儘可能蒐證齊全,俾便一網成擒,除惡務盡。

    天下圍攻等倒扁遊行活動,若是一項全民運動,凡是參與此項運動的人,不妨挺身而出,全面「自首」。一方面,減輕檢察官蒐證的困難;另外一方面,好漢做事好漢擔,據以貫徹法律追求的公平正義。

    正如謝長廷所說的「惡法亦法」,希望檢察官一定要鍥而不捨,能夠繼續追辦到底,以期將所有參加「天下圍攻」者,均能一一繩之以法,凸顯政府的權威與尊嚴。

    施明雄/政治受難者(高雄市)

    昨天一早,就聽說紅衫軍首從施明德等十六人,全都遭違反集會遊行法起訴了。

    社會上有人大聲替被起訴的十六位紅衫軍朋友喊冤:貪腐枉法的人無罪!反貪倒扁的正義人士卻被起訴!台灣的天理公道何在?民主自由何在?

    施明德說得好:台灣所有的總統都起訴過我、關過我,我一定會出庭,一審判我有罪,決不上訴!拚死也要坐完阿扁送給他的牢獄。

    廢除集遊法原是民進黨建黨以來,一直努力打拚的主張!施明德擔任民進黨主席時,為了「總統直選」和廢除集遊法,還和黃信介、林義雄、許信良幾位前主席在台北車站靜坐抗議。當時,還被警察以消防車噴水驅趕

    ——並被國民黨政府起訴和判刑。

    如今換了反對集遊法的民進黨執政,卻依然用專制時代的法令,來整肅迫害異己,台灣美好的未來在那裡?我嚴重地向民進黨執政者提出沉痛的抗議!違背人權踐踏人權者,終將被台灣人民所唾棄!

    【2007/08/05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7年8月4日 星期六

    哈利波特 7:成人版、兒童版、英國版、美國版,該怎麼選?

    我在7/21日去誠品購買時,現場有英國成人版跟兒童版。我看排在我前面的,許多人都買兩本。

    輪到我的時候,我直覺地說,給我兒童版吧。一個30多歲大男人買兒童版?現場銷售小姐還多看我一眼,確認我沒說錯。

    看完整本書後,我再來比較一下封面,我發現英國兒童版封面的確是幾個封面版本中最有意思的。 待會下面我會有仔細說明。




    ↓下面這個封面是英國成人版,封面看起來很沈穩。這是一個項鍊,Harry Potter、Hermione、Ron拿到後都曾帶在身上,但反而出了一點事情。我不多透露細節,若你想知道,可看最下面(註1)。



    ↓以下這本是美國版封面,我在家樂福看到售價899,比英國版599元高出許多,書本也重得許多。以我看過書後的角度而言,我覺得美國版是最不值得買的,一來是書重很多,攜帶外出閱讀很像帶著磚塊。二來它的封面沒有傳達太多的故事情節,即使我看完了全書,我還是看不出來封面這張圖代表什麼意思。

    你仔細看可看到這裡的哈利波特也帶著項鍊,但少了另外兩位主角,Ron 與 Hermione。



    以下可能會透露到書中情節,若你不想事先得知,請不要繼續往下看。

    ----------------------------------------------------------------------------

    (註1)

    在英國兒童版的封面中,你可在書脊背正上方看到這個記號。這個記號就是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的全書的最重要核心。

    書名所謂的Deathly Hallows代表死神給某三兄弟的免死寶物,分別是宇宙無敵魔法棒,也就是中間那條直直的東西;第二則是起死回生石頭,用圓圈代表;最後一個則是隱形衣,用一個三角形包起來。三兄弟的故事原本只是魔法精靈世界的兒童故事,但是否真有其物呢?




    ↓正面封面這個圖案也很有意思,女主角Hermione身上有許多燙傷的地方,這個地方看起來有許多寶物;仔細看,哈利波特也被燙到許多地方,金銀財寶到處都是,他們在找什麼呢?

    這個部分也是全書的精華之一。而這裡所講的東西,跟成人版封面那個項鍊其實都是講同樣的東西,也就是Voldermort的分割靈魂之一。



    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

    看完哈利波特第七集了

    這是哈利波特發行七集以來,我第一次在開賣當天就跑去買的。

    這是因為我實在受不了每次媒體都會提前公布答案,害我看起來很無趣。這次我買到之後就開始看囉,不去看報紙跟電視新聞。

    中文版要年底才會上市,但我很好奇,台灣現在看起來好像對英文教育很重視,但我當天去買書時,真正買的人其實不多,是不是會真的看就更不知道了。

    當然,不是人人都喜歡看哈利波特,但你看看好了,中文版出來後,排隊風潮一定又是盛況空前。

    這個落差會不會等太久了呢?英文版的其實大概高中生程度就可以看囉。

    2007年5月8日 星期二

    Project:幫工讀妹考上大學

    公司裡有個工讀妹,今年要從高職報考大學,我決定幫她複習英文,讓她今年就能上輔大。

    工讀妹原本很沒信心,她的盤算是今年沒上,就再考一年,反正他可繼續在這裡工讀,賺一點補習費。但我跟她說,這樣太不划算了啦,乾脆來計畫一下,看看能否今年就上。

    這個獨招考三科,也就是國文、英文、數學。工讀妹今年沒去補習,且她之前念高職,完全沒唸過高中的課本。怎麼辦呢?

    我的戰略計畫如下:

    1. 國文:工讀妹自己出過幾本小說(很強吧...才16歲就出書ㄟ),理論上作文應該不錯;因此國文由她自己來複習就行了。

    2. 數學:工讀妹數學很差,完全不行;所以就放棄吧,能拿幾分,就算幾分。

    3. 英文:工讀妹英文普通,小有基礎,我來幫她作複習,衝刺拿高分。


    工讀妹說,她的目標是輔仁大學的國文系,依照往例,分數大概要125分才能上。

    因此我設定的方式是:只要國文跟英文兩科可以拿到70分,那就沒問題了。

    2007年4月27日 星期五

    拒絕奧運路線 我們會被國際貽笑大方嗎?

    一早看新聞,台灣決定拒絕北京這次的奧運聖火傳遞路線。這是明智還是愚蠢,我目前不想太快下定論。但看到一些媒體已經開始說台灣國際形象會盪到谷底,我決定先看看國際新聞媒體的反應如何。

    目前包括紐約時報與華爾街日報都採用AP通訊社發出的新聞稿,標題是:

    「China Reveals Olympic Route; Taiwan Rejects Its Place in Line」(more)

    內容報導相當持平,記者提到,中國想藉這次國際曝光機會,把台灣喬成中國的一省;而台灣的民進黨則希望藉此傳遞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

    比如這裡提到:

    「Both Beijing and Taiwan hoped to use the torch relay to bolster political agendas: for Beijing, that Taiwan is part of Chinese territory, and for Taiwan’s ruling party, that Taiwan is independent.」

    國際媒體沒有嘲笑台灣竟敢拒絕,但有提到昨天有幾名美國人在喜馬拉雅山因拉出支持西藏獨立的布條而被捕,讓中國這次舉行奧運的光彩蒙上一些陰影。

    另一段又說,北京這種路線安排,台灣當然無法接受:

    「Jiang Xiaoyu,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of the Beijing Olympic organizing committee, referred to Taipei, Hong Kong and Macao as “overseas Chinese cities,” a characterization sure to upset Taiwan.」

    回到國內媒體,現在在捷運發行U-Paper的聯合報,一則由「馬鈺龍」的冷眼集寫著「火燒屁股 台灣形象很受傷」(4/27/2007)。

    聯合報在內容提到:

    「一把聖火、加上對香港地區的解讀,不但造成兩岸政治角力的籌碼,還把中華奧會推向必須向國際奧會解釋為何不讓聖火入境的窘境,受傷的還是台灣的國際形象。」

    「對中國而言,奧運聖火被拒絕不會造成傷害,而台灣就得背上違背「奧林匹克和平理念」的不合作罪名,這對中華奧會及台灣許多還得背著「Chinese Taipei」名稱在各國際競賽場合出賽的選手情何以堪。」

    我想,國際媒體這次對台灣的拒絕立場大致還相當理解,點出癥結點。我覺得這對台灣某些方面來說是好事,因為更多外國人會知道台灣並非中國的一省。

    國內的媒體,比如聯合報,我知道你的政治立場是傾向統一的,這點我十分尊重;但請別動輒用「台灣國際形象很受傷」這種字眼來唬人。

    2007年4月10日 星期二

    如何看得懂原文書?


    網友寫來詢問,如何看得懂原文書?

    我請她把幾頁原文書的內容寄給我看,我把一部份放上來供參考:



    Being and Time一書裡面的部分章節(The concepts of logos)



    我讀起來沒什麼問題,但即使如此,我還是覺得這是一本很難念的書,文字運用又臭又硬。

    我去Google Book Search找一下這本書的來歷。原來此書是德文翻譯版,首刷在1962年。

    翻譯的東西原本就不太容易念。比方我們看數十年前的一些中文翻譯書好了,我常常覺得要讀那些70年代譯者翻的書,還不如直接拿英文原書來讀還比較暢快。譯者程度的高下會影響翻譯的品質。

    我好奇的在網路上翻看這本書的譯序,更有趣的事情出現了。該書的譯者說,這本書的德文原書,即使對德國讀者來說都很難懂,且因為是哲學書籍之故,還被稱為是一本「無法翻譯的著作」。不過譯者還是硬著頭皮翻下去了。


    譯者在序中,談到這本德文哲學著作「無法翻譯」,且翻了也極可能扭曲原意。


    讀著讀著,我發現全書最容易閱讀的地方,應該就是這篇「譯者序」了,因為這是譯者以自己母語寫成,而不是在揣測別人的著作要怎麼翻譯。

    或許這本德文原文的哲學書真的是世紀之傑作,所以學校教授就指定當學生的必讀內容。我想啊,學生若看不懂,讀不懂,其實不必沮喪,你的英文其實沒那麼差啦,因為本書的譯者也覺得很難,更何況是英文程度還不達閱讀一般通俗小說的台灣大學生呢...(無取笑之意)

    2007年3月30日 星期五

    看英文雜誌的好處:你比看商週的老闆還強

    很多上班族都有在看商業週刊,包括我在內。你的老闆也可能有在看商週,它裡面很報導的案例、觀念或作法極可能被你老闆或上司拿來引用,落實在實際工作上。

    但若你有在看同樣性質的財經類英文雜誌,你會發現商週說法其實都不太能成立,或者或許有成立,但都是落後國外好幾年的觀念。比如這次我要談的前GE執行長明星Jack Welch(威爾許)。

    商業週刊最近(從1007 期,也就是2007/3/12那週)開始推出客座總編輯,首期就是由威爾許來談他的領導觀念。

    整本商週內容對他推崇備至,我只能說簡直到了一種崇拜的境界。

    但很有趣的,我最近重讀去年八月份的Fortune雜誌(2006/8/28出刊),頭條標題赫然是:

    「Sorry Jack! Why Welch's Rules Don't Work.」

    中文白話就是:「抱歉了,老威,你那套觀念老早過時了。」

    Fortune是絕對有資格這麼說的,為何?因為當初就是Fortune把威爾許抬出來,讓他成了明星CEO(企業執行長)。Fortune在1999年還將他選為本世紀最傑出的CEO。

    但就在2006/8/28日那一期,Fortune自己把威爾許這個超級自大狂推翻了。包括他那套嚴苛的用人哲學(把員工分為A、B、C三等級,只培養A的,然後盡快把C的趕走,連培養都不必了)都被Fortune說是不符合現代企業精神(企業要找的應該是有passionate的員工)。

    威爾許的企業經營觀已經在去年八月被Fortune丟進垃圾桶了,它還列出將近十條對照組,鼓勵企業重新尋找新的法則,畢竟老威那年代的環境跟現在完全是不同的。

    回頭在看2007年三月份的商業週刊,他們千里迢迢飛到Boston採訪威爾許,採訪了100多個問題,好像他的每一句話都能解決台灣企業面臨的各種問題。

    商業週刊總編輯王文靜小姐還在文中自爆遭到威爾許的問題挑釁,差點下不了台。

    我想,或許商業週刊的編輯群們可能沒看到Fortune去年八月份的報導:威爾許的照片是被劃上一個大紅的叉叉。若你們真有看到這一期,只要你們提出Fortune裡面的問題,我敢保證,威爾許講話絕對不敢這麼大聲,你們的總編也絕對不會被嗆到下不了台了。

    有興趣對照這兩本雜誌的,可跟我聯絡。絕對精彩。



    商業週刊在三月份的封面新聞,以強悍著名的Jack Welch來當客座總編輯,教導台灣產業他的經營哲學。


    Fortune雜誌在在2006年八月,直接在封面打出「抱歉,老威,你那套不管用囉。」


    翻開封面,第一眼就看到Welch的照片被劃個大叉叉。他的時代與觀念老早被丟進垃圾桶了,但台灣第一名的財經雜誌還在今年拿來當做台灣老闆必學的經營觀念。落差很大。

    2007年3月23日 星期五

    學習用英文解釋英文的字典

    我大概是從大學起開始試著學習用英英字典來認識新的單字。

    長期以中英字典為主的,突然轉變成英英字典,一開始必然不習慣。你總會去想,這個單字的中文是什麼?

    但一陣子下來,你會比較容易逐漸用英文的思考模式來學習新的單字,也不會再太在意這個單字的中文是什麼,因為那已經無關緊要了。重要的是,透過英文解釋,你瞭解到原來整句句子的意思。

    當然,不免有些東西你還是會需要知道中文的翻譯,比如花朵名稱、或動物等等這些實體有形的東西,但這在網際網路時代實在太容易解決了,您可使用我上期寫的Google Image查詢方式,馬上就可以把單字印在腦海中了。

    2007年3月20日 星期二

    鞭刑:歌蘭葩如何?

    keywords: judicial caning in singapore

    最近因捷運雙狼被捕,鞭刑是否引進又成了話題。

    雖然目前全世界採用鞭刑的國家很少,但我知道新加坡就有,且非常有名。

    像這次捷運之狼這種暴行,我覺得十分之噁心,除了消極的抓起來,關起來之外,我是絕對贊成額外施以更嚴苛的處罰,比如割掉蘭葩(LP)、鞭刑(也就是打屁股)、永久隔離人世(砍頭會大快人心)。

    若是「歌蘭葩」,最好採天龍八部裡的馬夫人方式,切一道傷口,灑上蜜糖,等著螞蟻來慢慢吃掉。

    若只是關一關又放出來,真的太不人道,太不符合人性,也太便宜這種已經喪失人性的強暴犯了。

    我順便找了一個鞭刑的video,參考一下吧。

    2007年3月19日 星期一

    如何丟掉電子辭典,或任何英文辭典

    以前,我是個相當重視英文字典的人,我常買字典,好的字典。


    但近十年來,我已經不記得我何時有翻過字典了。


    其實不是說我不需要字典,而應該說我找到更好的替代品。


    眼尖的人可能發現,我的網站右方有個google工具列 + firefox 的咚咚。


    Firefox是個瀏覽器,比較安全。


    我要說的是這個Google工具列。


    Google工具列有個很有意思的小功能。


    你安裝了工具列後,隨時就可在瀏覽器裡面進行搜尋,包括單字解釋。這個動作很簡單,只有兩個步驟:


    1. 輸入你要找的單字,或片語


    2. 看到右方出現一個「definition」的字樣?



    沒錯,點下去,你就可去看解釋,或聽發音。







    你或許想問,這裡連過去的字典為在answers.com,那我就直接去這裡查單字就好,為何要透過google工具列呢?

    我自己是比較懶惰,不喜歡連來連去,我想直接隨時想輸入就輸入,所以我覺得這樣比較方便,且當你拼字有誤時,google還會自動幫你矯正。

    另外,透過google工具列來找單字,還有個很重要的功能:圖像。

    比如說我查boomerang,但我懶得看解釋,我就直接按下(3)的 image(圖片)區,馬上就知道意思了。

    我覺得這樣的記憶效果更直接,遠勝任何的解釋。
    好吧,省下買電子字典的錢,買wii去吧...ha

    p.s. 若你下載工具列後,是中文介面的話,請在工具列的設定中,將網站改為google.com,不要選台灣站。

    2007年3月11日 星期日

    台灣的英文怎麼了?

    我在這位Michael Turton的blog中看到他在講為何台灣人寫的商業英文信為何都不能看?

    他提了這個例子:

    Dear Mr. Lang:I sent over this afternoon to inquire after Mrs. Lang, and was very sorry indeed to hear she is not better, and that you are very anxious about her; but I trust there may be shortly some improvement in her condition. Pray do not think of answering this note; I merely write to assure you of my sympathy, and if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 of course call at once, I do delight in standing by.With kindest regards, and very best wishes for your good wife's quick recovery.Believe meAN SON PI


    您看得出來,為何這篇文法、英文句意都算上乘的商業文章,會被Michael恥笑嗎?

    舊雜誌的妙用

    很多東西,我習慣在網路上做,比如報紙,除了假日會買蘋果日報外,其餘週一至週五,我只會看網路有的。

    很多雜誌,我會直接在書店裡看,看過就算了,比如新新聞、Time、The Economist,今週刊、壹週刊。

    不過我自己也訂了幾本雜誌,當作在搭捷運時,打發無聊時間的伴侶。

    我先前訂了Newsweek與Businessweek,還有一本商業週刊。

    幾年下來,累積了不少雜誌。很傷腦筋。

    我可以直接丟掉。

    但我總覺得太浪費了,裡面這麼多精彩文章,有沒有人想接手來看呢?

    商業週刊我可免費贈送。

    Newsweek and Businessweek則隨便亂賣。

    若你的工作上會用到英文、或者你是想提昇自己英文實力的,我會建議你有自己喜歡閱讀的英文雜誌,或小說都行。

    我說過,我總覺得我自己的英文實力還有許多提升空間,但跟我接觸的老外,包括我的英國上司,都對我的程度讚譽有加,甚至還要我在他們的blog網站上寫文章。

    我私下歸因於我長期閱讀英文雜誌/書籍的習慣。

    我相信許多人或許口語能力看似超強,但英文就跟中文一樣,整天講話的,不見得就是中文好,我們都常說要多看多讀,提升中文實力;用在英文是同樣的道理。

    有興趣的人,考慮接手我的雜誌吧:

    2007年2月20日 星期二

    海外的第一堂課

    1997年,我獲聘到新加坡工作,這是我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捩點。

    先前,我已經在台灣做過兩個工作,從來沒有出過國的經驗。

    當年,我已經知道我的英文已經蠻有底子。怎麼說呢?當兵時,朋友去參加托福考試,她去補習班補習。

    她很好心的把補習資料拿給我看。

    我看了一份後,覺得似乎不怎麼難,何需去補習呢?

    我的朋友是政治大學英文系的高材生,我只不過是是私立大學的;我說,那我也去試試看吧。

    當時托福還是舊制,我的考場在台大校園內。

    考完。過了一陣子,成績出來了。

    我的分數是620分,朋友則為580分。

    我不知道現在的情況如何,但當年,國立大學生跟私立大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國立大學生的優越感往往寫在臉上,私立大學生則被認為素質較差。

    朋友的訝異可想而知,她準備了好幾個月,還花錢補習;而我當時畢業去當預官,整天跑去海邊浮潛,卻還可以輕鬆拿到高分,她的不服氣十分明顯。

    只是她沒看到的,當年,即使我駐守馬公,還是保持固定閱讀英文雜誌的習慣。

    直到後來我去了新加坡,我才知道,僅僅只是簡單的閱讀習慣,也會產生如此之大的效果。

    此事後話,下回繼續。

    2007年2月19日 星期一

    前言:我的目的

    若你想學好英語,我想為你盡一點心力。

    我不敢說我英文很好,但從我踏入社會以來,很多人都說我英文很好。

    這些稱讚我的人裡面,有些是在國外生活多年、回國任職的博士老闆、另有許多則是我接觸過的英、美同事。

    我至今還沒去過歐美國家,我最遠去過的地方是新加坡,或者印度,我的旅遊界線還只停留在亞洲。

    但很奇怪的,包括我現在服務的外商公司,我往往都是被譽為公司裡英文第一強的人。

    我最後一次補習英文,是高中二年級。

    我周遭許多同事都是美國留學回來的碩士,許多人英文也算相當不錯;但當需要出面與外國上司談判時,多數都是由我出面。

    我寫的東西還曾被轉載在美國紐約時報網站上。

    有些同事問我是否有認識洋人,他們想做一對一的練習。

    有些朋友則花不少錢去坊間補習班學英文。

    就我的觀察,在我的外商公司中,我還沒看過任何一個沒在他的電腦中安裝翻譯字典的,我除外。

    我不覺得我英文特別強,但別人卻覺得我很厲害。

    我看坊間許多教人英文的書,有些看了我會發笑,有些我覺得不錯。

    我覺得要讓英文很厲害,其實有很簡單的方式,且很省錢的方式。

    我想分享我的方式。